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20140531漫遊珊瑚礁

    這次是進階班第一次上課,我非常期待,知道今天要上的是關於珊瑚礁和綠島的課程。有別於之前的初階班是講陸地上的生態。一到教室,就看到投影片上寫著「漫遊珊瑚礁~綠島新視界」的字樣,讓我有「煥然一新」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次的講海洋的生態─珊瑚礁,讓之前沒有接觸類似課程的我非常期待。
    這次的老師是羅力導演,他的自然名叫做海龍,因為海龍是海裡面非常重要的水質指標,當影片介紹海龍時,海龍爸爸應該希望自己是一條生活在很乾淨的海裡中的海龍。所以海龍爸爸致力於很多海洋生態的保育。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是住在這個島上的我們,卻因為人們的貪婪,所以被遭到無情的破壞。這次海龍爸爸由於是記錄片的導演,所以他播放了他自己所拍攝的紀錄片給我們看,其中一部就是在講有關台灣其中的一個原住民族達悟族,他們生活在台灣的一個外島蘭嶼,大概在三到五月之間會舉辦著名的飛魚季,可是達悟族人不像我們一樣直接開大船出去將所有的魚一網打盡,而是有很多的禁忌在規範著。例如剛開始在捕魚的時候,只能小船出海,大船不許出港,由於飛魚是洄游性的魚類,所以游在最前面的,一定是最強壯的飛魚,所以讓強壯的魚到北方產卵,之後才產出大量及強壯的飛魚。如此可確保飛魚的族群數量;到了中期的時候,就可以開較大型的船出去捕撈,因為魚獲量會很多;到了後期,會召集全村的人,開一艘特大號的船,拿特大號的網子出去捕。這樣不但可以當地維持居民的生計,顧及飛魚的數量,後代子孫也可以享用。從他們的態度就可以知道,他們多麼珍惜大自然的動植物。
    今天的重點是珊瑚礁,海洋佔全球的面積約70%,而珊瑚只佔海洋的0.3%,可是牠卻孕育海中1/4的生物,許多生物就把珊瑚礁當成自己的家,例如知名的小丑魚。所以我覺得珊瑚礁等於是海底的熱帶雨林,在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珊瑚礁的魚類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1)    隱密性:石狗公、魚、葉魚、沙地扭尾、剃刀魚
這些魚類會利用環境來隱藏自己,例如沙地扭尾會躲在有沙子的地方,白天躲是為了要吃別的小魚,晚上躲是為了要躲避獵食者。牠會靠扭動尾巴讓沙塵揚起,幫助自己躲進沙中
(2)    共生性.1:小丑魚、三點白
這種魚會和海葵有互利共生的關係,小丑魚會引浮游生物過來給海葵吃,小丑魚在有危險時,會躲進海葵裡,海葵可以保護小丑魚,因為海葵的刺細胞傷害不到牠。
(3)    共生性.2:印魚、魚醫生
這種魚會和其他魚類有片利共生的關係,例如魚醫生是吃寄生蟲,所以其他魚類就會去找魚醫生來清潔身上的寄生蟲。
(4)    群聚性:黃尾冬、四線笛鯛、幼魚、沙丁魚
這種魚因為自己非常的小隻,所以就呼朋引伴,召集很多的魚聚在一起,變成一群大魚,讓掠食者不敢靠近,達到威嚇的作用。
(5)    防禦性:獅子魚、魟魚
這種魚利用本身自己的毒液或是武器來趕走敵人,有句台語俗諺說「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這些就是五大毒魚排名。
(6)    地域性:魔鬼砲彈、海鰻、虎斑諄、裸胸鯙、五彩鰻
(7)    害羞性:沙園鰻
    目前我們台灣現在的珊瑚已經岌岌可危了,綠島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那裡的生態遭受了很大的威脅,在綠島有著世界上年紀最大的珊瑚,活了1300歲,在1980年代時,這裡曾經是生態天堂,可是現代人愈來愈重視遊憩和休閒,所以綠島變成了度假聖地,每年大約有40萬人到綠島觀光,雖然為綠島帶來很大的經濟效應,但是對生態的破壞及影響也非常大。加上沈船的廢墟遲遲沒有打撈,導致綠島的生態每況愈下,由於海龍爸爸不忍心看到這一幕,所以就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製作紀錄片、召開記者會等,所以當我們看到海底變乾淨,海龍爸爸也功不可沒哦!
    由於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為了防洪所以興建了員山子分洪道。但是萬萬沒想到,員山子分洪道泄洪的地方--東北角,原本是北台灣珊瑚礁的重要棲地。如今,只要雨大一點,東北角就是一片黃沙滾滾,珊瑚礁再也不適合生存。所以人類的規劃沒有與生態共存,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迫使我們失去了這片美麗的土地,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英國詩人梅士菲爾德有一首詩:
「我必須再回到海上,因為奔潮的呼喚;
是一個野性的呼喚,明朗的呼喚,不能違叛;
我只要一個大風天,白雲飛揚,
只有破碎的浪花,噴灑的淚珠,
以及海鷗的啼唱!」
如上面的詩所講的,我們有沒有聽到海洋的呼喚呢?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


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講師是陳王時老師。我非常喜歡蛙類,由其是綠色型的樹蛙,模樣非常淘喜。所以在上這堂課的前一個晚上,我高興的睡不著覺。
    台灣共有33種的蛙類,在蝌蚪的時期是利用鰓來進行呼吸,長大變成青蛙後是運用肺呼吸。青蛙的眼睛前面,還有兩個朝天鼻,真酷。由於蛙類肺部構造很簡單,所以除了肺之外,還需要靠皮膚及口腔內膜來幫助呼吸。蛙類的水分主要從食物獲得或經由皮膚吸收。因此,平時蛙類坐在潮濕的草叢中,就能吸收水分。
    青蛙是個大近視,所以他只吃會動的東西,蛙類的眼睛還有上眼瞼及下眼瞼,還有從下往上翻蓋的瞬膜。因為青蛙是由上往下跳入水中,所以瞬膜要由下往上蓋,如果由上往下蓋,水就會跑進眼睛裡,而瞬膜具有保護的功能,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睡覺時蓋起來,讓眼睛不會乾。游泳時,瞬膜蓋起來,讓他們在水中也看得見,是真正的蛙鏡。
    青蛙的聽力很不錯,但是只有薄薄的鼓膜,不像人類一樣有兩個凸出的外耳殼。陳老師在講青蛙耳朵構造時,讓我們想像當青蛙有兩個大耳朵時,那麼還能看嗎?—哈哈!!還有另一個原因,在水中如果有個大耳朵,阻力就會增加許多。
    青蛙總共分為六科:叉舌蛙科、赤蛙科、樹蟾科、蟾蜍科、樹蛙科及狹口蛙科。
(1)叉舌蛙科
    
叉舌蛙科分別有澤蛙、海蛙、虎皮蛙及福建大頭蛙。在我們家樓下,每到310月的繁殖季,就會有澤蛙在排水溝裡發出「嘓、嘓、嘓」的聲音,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有大自然的催眠曲催促著我們睡覺,真棒。海蛙是台灣33種蛙類中,最能適應鹽份環境的一種蛙類,所以在河口潮間帶這種高鹽分環境都可以看的到牠們,目前只出現在屏東縣佳冬、東港一帶,為外來種。
(2)赤蛙科
    赤蛙科分別有斯文豪氏赤蛙、牛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豎琴蛙、長腳赤蛙、金線蛙、腹班蛙、梭德氏赤蛙及台北赤蛙。其中,牛蛙是台灣蛙類中,體型最大者,最長可以到20公分,所以在台灣,牛蛙可以算是青蛙界中的「暴龍」,牛蛙是在民國40年為了食用而引進的,可是總是會有幾隻逃脫出來,所以就在野外開始建立龐大的族群,由於在青蛙的眼中,「比自己大的是敵人;比自己小的是食物;跟自己差不多大的是配偶」,所以台灣的本土種蛙類對牠來講連塞牙縫都不夠,台灣本土種的蛙類可能要非常小心了。老師今天有帶牠的牛蛙小綠,牠的體型非常大隻,差不多也有18公分,因為沒有毒,所以老師利用小綠來解釋蛙類的身體構造,犧牲奉獻的小綠被老師抓住後腿至少20分鐘,真的非常謝謝小綠。
    之前在植物園的植物分類園區中的水池,看到了好幾隻金線蛙在荷葉上休息,所以每當夏季到植物園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衝去拍金線蛙,她背上金黃色的帶子令人淘喜,好可愛。
    有一天,我們在學校唱國歌的時候,我隱約聽到貢德氏赤蛙的叫聲,牠好像在跟我們一起唱國歌一樣。在以前有空的時候,我們常去貓空賞花及散步,結果有一次經過一個小水池,聽到「給、給、給」的聲音,我下車去看,原來是有腹斑蛙唱歌。我覺得腹斑蛙好大方,動不動就「給、給、給」,真好。
(3)樹蟾科
    台灣只有中國樹蟾一種,中國樹蟾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綠色蒙面俠,因為它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線,超可愛的。樹蟾科是介於樹蛙科和蟾蜍科之間的種類,因為樹蟾擁有蟾蜍的骨骼,卻沒有耳後腺,也擁有樹蛙會爬樹的特性,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演化成這個樣子,原本是蟾蜍,卻為了適應樹上的生活,所以演化出樹蛙的吸盤,令我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奧秘。
    去年9月初在貓空的步道旁,很幸運的就看到了一隻附著在樹葉上的中國樹蟾,大小約3公分,乍看之下以為是台北樹蛙,看到了黑色的過眼線才知道是樹蟾。幸好牠想睡了且黏在葉面上,可以讓我幫牠好好的照張相。
(4)蟾蜍科
    蟾蜍科在台灣只有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兩種蟾蜍最大的不同就是黑眶蟾蜍的指甲、嘴巴邊緣以及眼睛上方,都有黑色的條紋,所以我們說黑眶蟾蜍是塗黑色口紅及黑色指甲油的小姐,蟾蜍的耳後腺及背上的疣粒每當受到威脅時,會分泌毒液來驅趕天敵。
(5)樹蛙科
    樹蛙科共有11種,分為6種褐色型及5種綠色型,分別是:
[1].褐色型:1.日本樹蛙2.褐樹蛙3.艾氏樹蛙4.面天樹蛙5.白頷樹蛙6.斑腿樹蛙
[2].綠色型: 1.諸羅樹蛙2.橙腹樹蛙3.莫氏樹蛙4.翡翠樹蛙5.台北樹蛙
    老師今天有講到可怕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斑腿樹蛙是在2006年於台中發現的,目前在台灣西部沿海等地以及台北市區,都有龐大的族群,斑腿樹蛙與台灣原生種的布氏樹蛙(白頷樹蛙)長得很像,由於這種外來樹蛙的族群擴大速度,比過去已知的入侵蛙種迅速,所以一旦入侵台灣,可能造成原生種樹蛙生態浩劫。我之前有看過一個部落格,看到他們為了防治斑腿樹蛙所佈置的陷阱裡面,有幾隻小雨蛙的蝌蚪,不到幾天,小雨蛙的蝌蚪被斑腿樹蛙的蝌蚪圍攻,並且將小雨蛙的蝌蚪吃的一乾二淨,真是可怕。目前台北八里挖仔尾有斑腿樹蛙移除的活動,我希望可以參加,為台灣的生態盡一份心力。
    我的自然名是台北樹蛙,因為牠全綠色的身體加上金黃色的虹膜以及腹部,令人對牠印象深刻,我第一次看到台北樹蛙的時候是在富陽公園,那時候是冬天,剛好是牠的繁殖季,我們走著走著,旁邊有一顆姑婆芋,台北樹蛙就趴在上面睡覺,超級可愛的。之後每次去富陽公園,我就開始尋找台北樹蛙的蹤影,因為我太喜歡牠了,所以我的自然名就取為台北樹蛙。
(6)狹口蛙科
    狹口蛙科的成員有巴氏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小雨蛙、花狹口蛙以及史丹吉氏小雨蛙。在去金面山校外教學的時候,有一隻小雨蛙被我們吵醒而發現到牠,牠的體長不到三公分,好可愛,而且牠還是名副其實的大聲公。老師今天還有帶兩隻花狹口蛙來,我把其中一隻放在我手上的時候,我發現牠黏黏的,而且不太會跳,因為它一直在我手上的原因,所以我的手也跟牠一樣黏黏的。
    老師說花狹口蛙是狹口蛙科中的爬樹高手,因為它的指甲末端澎大成吸盤狀,所以和樹蛙一樣,都可以藉由爬樹來躲避天敵,而且花狹口蛙也像蟾蜍一樣分泌白色毒液,所以幾乎沒有天敵,導致族群量逐漸擴大,目前台灣南部都有牠的蹤跡,可是對台灣原生種蛙類有沒有影響,目前還在調查中,只希望台灣不要像澳大利亞被海蟾蜍占領一樣,為了人類的需求引進外來種而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希望全民一起來,將外來種對台灣的影響降到最低!
    今天聽完陳老師逗趣的講課後,我發現青蛙是個很厲害的族群,從水裡的游泳到陸地的跳躍,都是動物中的佼佼者,但是近年來台灣本土種青蛙的棲地逐漸被破壞,外來種青蛙也一直靠驚人的繁殖力以及大小來欺負台灣本土種的青蛙,所以我們應該大家一起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兩棲動物們。

金面山自然體驗

金面山自然體驗
今天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地點是在內湖的金面山,我們的帶隊老師是林玉琴老師,我把老師有介紹及自己看到的植物、動物做個整理,明細如下:
植物:樟樹、紅楠、三腳鱉、相思樹、魯花樹、刺杜密、白桕、梔子花、青剛櫟、楊梅、玉蘭、含笑、月桃、烏來月桃、金毛杜鵑、南嶺蕘花、鳶尾、雙面刺、芒萁
動物台灣藍鵲、大冠鷲、五色鳥(只有聽到叫聲)、盤古蟾蜍、小雨蛙、斯文豪氏攀蜥、人面蜘蛛、螳螂若蟲、白痣珈蟌、蝗蟲、尺蠖蛾、蜜蜂、大琉璃紋鳳蝶、台灣波紋蛇目蝶、大綠弄蝶、幻蛺蝶、大鳳蝶、紫單帶蛺蝶、青斑鳳蝶幼蟲、台灣大椿象
    金面山由於岩石含細小的石英顆粒,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因此被稱為金面山,在入口處,我們看到了在低海拔山區常見的樹木樟樹,樟樹是對台灣非常有貢獻的植物,因為樟樹提煉出來的樟腦曾經壟斷過全球市場,為台灣賺進大筆財富,在那裏的樹上有看到一個台灣藍鵲的巢,老師還分享了自己被台灣藍鵲攻擊的經過,由此可知,台灣藍鵲不是一種友善的鳥。
    這時一隻白痣珈蟌來歡迎我們,並且還不停的變換pose,好像是個模特兒一樣。守株待兔的人面蜘蛛正靜靜等著獵物上門。提供大琉璃紋鳳蝶食草的三腳鱉已經綻放花朵。
    接下來看到在地上非常強勢的蕨類植物芒萁,我們從入口處到爬完山,一路上都有它的蹤跡。芒萁是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的植物,是一個做水土保持非常好的植物,並且非常耐旱,別看它這麼小一株,它可以在幾天之後就可以長一大片呢!而且它也是早期編織常用的材料。
    好動的小斯文豪氏攀蜥好奇的在樹上爬來爬去。也不要忘了叢林三刺客魯花樹、雙面刺、刺杜密,它們都是很「刺」的族群,因為植物不像動物具有自主移動的能力,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沒辦法逃開。但你以為植物就只能任人濫砍濫伐嗎?其實大部分的植物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策略來「保護」自己,例如使用「利刺」來保護自己不會被吃掉,或者是在自己的幼苗長出刺來避免動物的踩踏以及捕食。
    白桕-這時也長出新的綠芽,它是保育類昆蟲渡邊氏長吻白蠟蟬的棲息樹木。在落葉堆裡隨處可見的盤古蟾蜍竟然是台灣特有種。可愛的小雨蛙原本在睡覺卻不小心被我們吵醒、在枯枝落葉裡蹦蹦跳跳的蝗蟲,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老師也介紹了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用色素染劑梔子花,它的果實成熟後,可以染出非常鮮艷的黃色。在地上也看到很多未成熟的楊梅被不知名的動物丟在地上,孰不知楊梅成熟之後,會變得紅通通的,我吃過一次,酸酸甜甜的,真叫人口水直流。
    我們爬到一半,就在旁邊的涼亭稍做休息,這時,在含笑花的葉片上發現這趟旅程最可愛的昆蟲青斑鳳蝶的幼蟲,回家後我就在家附近的含笑花開始尋寶,結果就發現了幾隻青斑鳳蝶的終齡幼蟲,牠大大的頭(胸部)加上小小的眼睛(假眼)憨厚老實的模樣讓我愛上了牠。
    在樹上也有看到高舉鐮刀手的螳螂若蟲,這時台北市的市鳥台灣藍鵲剛好飛過來,正在虎視眈眈看著底下可愛的小動物。接下來就是金面山最刺激的旅程大峭壁,我們以手腳並用的「狗爬式」來完成這趟路途,途中有看到青剛櫟,電影冰原歷險記中松鼠鼠奎特的食物就是青剛櫟,它是殼斗科的植物,上面可愛的殼斗是他最明顯的特徵。也有看到低海拔空中的霸主大冠鷲在空中盤旋,並且叫著牠那高昂的聲音「呼、呼、悠悠阿」令我們拋開一切的煩惱。
    爬完大峭壁之後,我們就在「論劍亭」來滿足自己的五臟六腑,也就是吃午餐的時間到了,吃完午餐,我就四處看看有什麼小動物及小昆蟲,結果在同學的指引下,我看到了許多蝴蝶,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紫單帶蛺蝶,牠最醒目的特徵就是後翅腹面有一條醒目的白帶,前翅有兩個紫褐色的短斑,底色粉紫色十分柔美。牠停在樹上優美的姿勢,讓我頓時殺掉不少底片,而旁邊的植物上,停著一隻尺蠖蛾的幼蟲,牠模仿成樹枝的樣子,好像在跟我們玩捉迷藏。
吃完飯後,持續朝著山頂剪刀石前進,為什麼會被稱為剪刀石呢?因為山頂有一個巨石,凸向北方,從碧山巖望去,很像一個穿出天際的剪刀,因此得名。攻頂後,我們欣賞著美麗的台北市,在車水馬龍的都市中,郊山處處是世外桃源,雖然今天天氣霧霧的,但是有種朦朧之美,真好。
從剪刀石往下山的時候,一叢金毛杜鵑,上面有好幾隻杜鵑葉蜂在上面悠哉的啃食著,我們家樓下也有好多叢杜鵑花,裡面也有許多的杜鵑葉蜂在吃,看牠們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樣子,讓我不禁想起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即將結束,要開始邁入新的國中三年。唉~~快樂的時光真是一下子就過了。旁邊還有種很特別的植物南嶺蕘花,它是種很耐旱的植物,所以可以在剪刀石這種地勢險峻、養分較少的地方看到它。
往「泰安亭」的途中有看到一群不知道在幹嘛的蜜蜂聚集在樹幹上。高大的楠科喬木紅楠,有著豬腳楠及鼻涕楠的有趣俗名,因為紅楠的新芽有類似豬腳的形狀及顏色。而砍伐紅楠時,會流出黏液,像鼻涕一樣,所以有鼻涕楠的綽號。這時剛好是紅楠果實成熟的季節,未熟果為綠色,成熟果為黑紫色。它有一個很厲害的招數就是利用紅色的果柄來吸引動物取食。藉此傳播下一代。
在公園常見的觀賞植物鳶尾,隨風搖曳,好似漂亮。還有原住民在編織時的好材料月桃(利用葉鞘來編織),南部還有用月桃的葉子來包成粽子,是一種很實用的植物。在途中,我們有看到台灣波紋蛇目蝶,它的四顆大眼紋可以嚇走要捕食它的天敵,達到恫嚇的作用。
到了「泰安亭」,等待其他隊伍來的時候,我們就在那裏稍做休息,有些人坐在椅子休息,一些人四處拍照,我們有拍到幻蛺蝶,牠漂亮的翅膀讓我們相機的快門不受控制,而在那邊剛好有一副象棋,所以有些人就在那邊開打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山上下象棋,這令我們有個難忘的回憶。
我們在這裡等了很久,其他隊伍還是沒看到,原來他們已經直接下山了。所以我們就趕緊下山。原來只有我們去「泰安亭」。太勤勞了,但是勤勞也有好處,就是看到大綠弄蝶,牠的幼蟲習性很特別,有築蟲巢的習性,牠的食草是山豬肉,山豬肉不是肉,而是一種植物喔!
我們在跟上第一組的時候,看到了一隻草蜥,正當大家紛紛拿出相機來時,草蜥早已遠走高飛了,真可惜。更可惜的是,後面的家長還看到了台灣大椿象,看著牠的相片,告訴自己下次一定還要再來。走了一段路之後,終於到了文明世界,我們趕緊衝進便利商店消暑,買冰、吹冷氣,呼~~我的全身一陣透心涼,好舒服啊。我們就在便利商店涼爽的環境及歡樂的笑聲,結束了今天的金面山之旅。   

    今天我們爬的金面山海拔不過250公尺,不過路途中卻充滿了種種的刺激感,沿途有大峭壁、好漢坡等驚險路線,值得有空時大家再去那裡回味一下。

台灣野鳥的世界

    台灣野鳥的世界
    世界上有約9759種的鳥類,為了方便辨識物種,所以規畫了生物地理分布區,總共分為新北區、舊北區、大洋區、東洋區、非洲大陸區及熱帶雨林區,而台灣在鳥類的分布上是屬於東洋區,沿襲了喜馬拉雅山系的鳥類,冬天和夏天也有候鳥來台灣度冬及避暑,所以說台灣是個寶島真是不為過。
一、留鳥
    台灣的鳥類大約有626種,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台灣的留鳥,留鳥就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鳥類,包括城市三俠綠繡眼、白頭翁及麻雀,因為牠們最常在城市出現及活動,所以取名為城市三俠,之前我去植物園的時候,看到好多白頭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漫步在植物園的步道時,看到有一隻白頭翁叼著一隻虎頭蜂到處走來走去,我心想:白頭翁敢捕捉虎頭蜂,不怕被叮嗎?白頭翁的族群很大,已經慢慢延生到東部去,而且和保育類的烏頭翁交配,形成「黑白配」生出來的寶寶就變成了灰頭翁。還有之前三年級的時候,我們隔壁班的老師很熱愛自然,所以在教室外面種了很多植物,沒過多久,就有綠繡眼媽媽來築巢,還生了三顆蛋,可是卻沒有小寶寶孵出來,又過了幾天,蛋不見了,令我們很失望。
    除了城市三俠是留鳥外,我們台北市的市鳥台灣藍鵲也是留鳥的一種,有長尾山娘的別名,牠們是群居性的鳥類,所以媽媽生了寶寶後,哥哥姊姊都會來幫忙照顧。牠也是我們台北市的市鳥,是台北市的小學生投票出來的,據說西湖國小也有台灣藍鵲的巢,真可惜下課不能出去看。
    喜鵲這個名詞代表好兆頭,是福氣的象徵。在民間傳說中,每年的七夕喜鵲會飛上天河,搭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相會。但是喜鵲的叫聲很難讓我覺得有好運的感覺。因為它是鴉科的,所以叫聲不怎麼優雅。
    而原住民最尊敬的鳥就紅嘴黑鵯莫屬了。為甚麼會這樣呢,有一個小小的故事,故事中有許多動物去取火種回來,但是都沒有成功,後來森林中最漂亮的鳥自告奮勇的去取火種。它是隻非常漂亮的鳥,身上的羽毛是彩虹般的七彩顏色,是公認最美麗的鳥。它筆直地往山飛去,用腳爪將火種掏出來,卻燙傷了腳爪,之後再用嘴啣著火種折返,半途卻吹起大風,火種被點起大火,但仍然奮勇地把火成功的帶回,不過原本七彩般的羽毛被燒黑了,嘴巴與腳爪也都被燙成紅色,這就是後來的紅嘴黑鵯。從此,布農族人視紅嘴黑鵯為神聖的生物,並教導小孩不可傷害它們。
二、過境鳥
    而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台灣的過境鳥,過境鳥是在台灣做短暫的休息,補充食物、體力後,繼續往南遷徙的鳥。最具代表性的有紅尾伯勞及灰面鵟鷹。紅尾伯勞的習性很特別,牠會把捕捉到的小蟲子或小動物插在樹枝上或其它尖銳物固定,才能方便進食,甚至還會把食物儲存在尖銳物上,等待下次進食。
    而灰面鵟鷹名稱的由來主要是他眼睛後面的臉頰是灰色的。別名又叫國慶鳥及清明鳥,因為灰面鵟鷹在國慶日前後來台,在清明節前後繼續往南遷移,真酷的名字由來。聽說每年十月到墾丁觀賞灰面鵟鷹可看到數百隻在天空翱翔,而觀賞牠的最佳時間是在中午,因為地面氣流上升,適合翱翔。
三、候鳥
    而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台灣的候鳥,候鳥有分夏候鳥和冬候鳥,首先我們先來看夏候鳥,夏候鳥的代表就是杜鵑,通常鳥類都自己下蛋並孵育小鳥,可是杜鵑鳥的繁殖習性卻是與眾不同。杜鵑鳥的樣子和猛禽類非常相似,所以許多小鳥以為是老鷹來了,紛紛逃離,而杜鵑鳥就趁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鳥的巢中。聰明的牠,因為自己的蛋各式各樣,顏色也有差,所以牠還會找巢中蛋和自己蛋相近的鳥巢,以免其他鳥類發現,真是所謂的「狸貓換太子」而且牠的蛋要比其他鳥類早孵化出來,一旦幼鳥孵出,牠便會自己的絕招,也就是把原本巢中的鳥蛋全部推出鳥巢,獨佔鳥媽媽對牠的撫育。因為杜鵑鳥比一般鳥類的體型都大,食量也很驚人,所以鳥媽媽只好站在杜鵑鳥的背上來哺育杜鵑鳥,真是令人嘖嘖稱奇。所謂天下父母心,不管到底時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視如己出,真是令人感動~~~
    而冬候鳥的代表有我們在冬天吃薑母鴨的始祖綠頭鴨,以及可以和林志玲媲美的長腿姐姐高蹺鴴,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黑面琵鷺吧!黑面琵鷺是在台灣非常有名氣的鳥類,如湯匙般形狀的鳥喙是黑面琵鷺最引人注目的特徵,而且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所以才有「琵鷺」的名稱。搭配雪白的外衣、一對修長的黑色腳丫子,再加上優雅的外貌與動作,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到了即將往北遷徙,準備繁殖時,牠們頭部後方會長出兩根黃色的繁殖羽,形成另一種容貌。覓食時用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左右搖擺捕食水中的魚或小蝦米,這種獨特的覓食方式,與其他鷺科鳥類有很大的不同。
四、迷鳥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迷鳥,顧名思義,牠們是在遷徒途中迷失方向的鳥, 就是所謂「一路順風, 半途失蹤」的傢伙。 所以, 若其遷徒路線不經台灣,或分佈區域不在台灣,但卻在台灣發現的鳥,或者是沒有經過專家學者認定而出現的鳥,我們稱之為迷鳥,鳥類的遷徒是偉大而又充滿危險的旅程,因種種的因素,例如颱風、暴雨及不穩定的氣流等,都可能使他們無法到達目的地。而迷鳥的代表有白尾熱帶鳥以及軍艦鳥,軍艦鳥的特色就是到了繁殖季,軍艦鳥雄鳥的喉嚨在繁殖期變成鮮紅的緋紅色,並且膨脹起來,向雌鳥展現自己的喉囊,在台灣是非常稀有的鳥類。
五、籠中逸鳥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籠中逸鳥,但可不是關在籠子裡,很安逸的鳥。而是由國外進口的觀賞鳥,因無意中逃出,或被放生而在野外生活的鳥。而籠中逸鳥的代表有八哥以及埃及聖,之前老師去一家冰店,聽到[客人!來坐!]的呼喊聲,結果一看,沒有人,只有鳥籠和一隻八哥,所以老師就進去坐,之後老闆走了出來,老闆就問老師要吃甚麼,結果八哥就回答說:「好啦!來一碗愛玉啦!」結果老師就真的點了一碗愛玉,接下來老師就和八哥聊天,講到最後,八哥突然說了一句:「好累啊!休息一下吧!」真是有趣。不過八哥如果落入黑道或小偷手中,那就得小心了,因為八哥對會發亮的東西很有興趣,所以小偷很喜歡養八哥,可以派牠飛進別人家去偷一些金銀財寶,因為八哥喜歡學人講話,所以黑道養八哥可以訓練牠講一些不好的語詞來罵人,但是鳥本身並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所以說錯話了也不能怪牠喔!
    埃及聖是埃及的國鳥,原本是被人為引進四隻。住在六福村動物園的,30年前因颱風破壞鳥籠,所以那幾隻就逃出來了,導致野外族群擴張,之前去關渡自然公園,看到一堆埃及聖環正在覓食,令我不禁想到台灣本土種的鳥類,會不會被這些外來種取代,可是我們只要控制好數量,不要讓族群繼續擴散,還是可以維持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台灣昆蟲的祕密花園

    今天的課程是台灣昆蟲的祕密花園,講師是施宏明老師。昆蟲是我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牠的族群非常龐大,因為目前發現的昆蟲大約有一百多萬種,而且有各式各樣的外表,令我大開眼界。昆蟲我們可以依生長程序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
1. 不變態類昆蟲
2. 不完全變態類昆蟲
3. 完全變態類昆蟲
首先我先為大家介紹不變態的昆蟲,不變態的昆蟲很少。這些昆蟲都是較原始的昆蟲,不變態的昆蟲生長程序為卵、仔蟲(較小的幼蟲)、成蟲。其外觀上較無甚麼變化,只有脫殼而已,就是卵孵化後從小到大都長那副德性,只不過是大隻和小隻的差別。例如:常在舊書出沒的衣魚、在樹上啃食青苔的石蛃等。而石蛃常出現在潮濕的樹洞,大家有空時可以觀察看看。
接下來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世界裡有分為半形變態和漸進變態。半形變態就是稚蟲和成蟲的生活形式不一樣,而漸進變態的若蟲和成蟲只有翅膀大小的差異,其生活形式是一樣的。半形變態的昆蟲生長程序為卵、稚蟲、成蟲。漸進變態的昆蟲生長程序則是卵、若蟲、成蟲這三個階段。
半形變態的典型例子有蜻蜓、豆娘和蜉蝣,蜻蜓中的佼佼者就非無霸勾蜓莫屬了!!無霸勾蜓身長約10公分,是台灣最大的蜻蜓,而且是唯一保育類的蜻蜓。它那炯炯有神的碧藍色雙眼,令我們讚嘆不已。而且無霸勾蜓飛行的速度也很快,最快可以到時速100多公里呢!!豆娘大家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短腹幽蟌了吧!!可別因為它很常見,所以就認為牠是外來種,它可是台灣特有種呢!!蜉蝣,大家應該會想到一個成語『朝生暮死』,可是這個成語只能用在成蟲哦!稚蟲的壽命最多可以到一年多這麼長,可是成蟲卻是早上羽化出來,晚上就死亡了。
蜻蜓是肉食性的昆蟲。其稚蟲(水蠆)的食物是一些小魚小蝦,成蟲的食物是蚊子及蠅類。蜻蜓點水,現在可不是在學成語,蜻蜓之所以點水主要是在產卵。無霸勾蜓的雌蟲產卵的方式是在水面上類似上下跳的方式。而鼎脈蜻蜓的產卵方式是雄的會在上方盤旋怕雌的被搶走,雌的會以投彈式產卵,就是類似翠鳥捉魚的方式。短腹幽蟌的產卵方式是潛入水中產卵。
這三種昆蟲的稚蟲都稱為{水蠆}那麼要怎麼區分呢??蜻蜓是用{直腸鰓}來呼吸的,遇到緊急狀況時,還可以啟動【高壓水柱】噴射逃離。而豆娘是用{尾狀鰓}呼吸,所以看到後面有三片類似刷子的水蠆,十之八九都是豆娘的寶寶。蜉蝣則是後面有三根尾毛。
漸進變態的代表則有螳螂、竹節蟲以及蚜蟲等。螳螂是螳螂目,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喜歡捕食一些小昆蟲。螳螂孵化後會在同一個時間一次爬出來,一坨一坨的,好噁心,不過,螳螂會幫我們吃掉很多的農業害蟲,例如:瓢蟲、飛蝗等,是對我們很有益的昆蟲。而螳螂前面的腳我們稱為『捕捉腳』它的捕捉腳上有細刺,可以把獵物夾的動彈不得,再來細細品嘗。我非常喜歡觀察螳螂捕食的樣子,牠會在許多有小動物的地方出沒,在那裏『守株待兔』等獵物自投羅網,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上前捕捉,令我讚嘆不已。
竹節蟲是竹節蟲目,老師有提到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及皮竹節蟲。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的食草是林投樹的樹葉。而且牠是孤雌生殖(單性生殖)就是不需經過受精,而單獨發育成後代的繁殖方式。我之前有養過一隻不知道是甚麼品種的竹節蟲,我以為牠是棉桿竹節蟲,不需要受精就可以孵化。牠生了好多顆的蛋,我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還是沒孵出來,我詢問老師過後,老師說那種應該不是棉桿竹節蟲,卵應該是需要受精,單一隻雌的產卵只會產出空包蛋來,放多久也沒用,所以我很失望。而皮竹節蟲就是需要交配,才能繁殖下一代。雄的長得像竹子。雌的長得像樹枝。
蚜蟲是同翅目,若是生長在平地的蚜蟲,會有很多母蚜蟲以孤雌生殖的胎生方式來傳宗接代。而且大量生產讓牠的族群即使一直被吃也不致滅絕。但是若生長在惡劣的環境或高山上的蚜蟲,當感應到天氣變化時就會生出公蚜蟲,以有性生殖及產卵來度過冬天嚴苛的環境。如果當一顆植物上的蚜蟲數量已接近飽和或是植物已經被破壞殆盡時,就會長出翅膀以隨風飄蕩的形式來進行遷移擴散。螞蟻是膜翅目,大家應該都知道螞蟻和蚜蟲有共生關係,就是蚜蟲會將體內多餘的醣分排出,供應給螞蟻當成蜜露享用,而螞蟻也會保護蚜蟲不受天敵的攻擊。不過同樣字的白蟻牠們可是不同的,白蟻是等翅目的,
渡邊長吻白蠟蟬是同翅目也是漸進變態,常在烏桕的樹幹上棲息及吸食樹汁。別因牠長的這麼可愛就把牠帶回家,它可是保育類昆蟲喔。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昆蟲界的最大宗完全變態昆蟲,完全變態昆蟲的生長程序分為卵、幼蟲、蛹、成蟲,跟其他昆蟲來比,只多了{}這個時期。完全變態的昆蟲是較近代才演化出來的昆蟲。不像衣魚,三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真是厲害完全變態昆蟲的種類有很多,例如:人見人愛的蝴蝶,還是人見人殺的蚊子,以及社會性的昆蟲螞蟻、會螫人的蜜蜂等,這些都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因為上星期的主題是台灣蝴蝶面面觀,所以老師在蝴蝶方面提到端紅蝶。蝴蝶的卵和蛹因為不會動,所以必須擬態和藏匿來躲避天敵,端紅蝶的卵很小,大約只有0.1公分。幼蟲會將自己擬態成赤尾青竹絲,蛹會藏匿於葉背,而且體色與環境相似。端紅蝶是屬於粉蝶科中大型的蝶種,喜歡在樹冠層飛來飛去,所以很難捕捉牠的身影。
虎頭蜂和蜜蜂是膜翅目,虎頭蜂前腳有刺,可幫助固定獵物,和螳螂的前腳類似。其眼睛類似有缺口的核桃。有三顆單眼,複眼無數。具有趨光性且是日行性昆蟲。其翅膀停下來時可以折疊起來。虎頭蜂是雜食性昆蟲。而養生聖品中的蜂蜜、花粉及蜂王乳,都是蜜蜂辛苦工做得來的。這些採蜜的工蜂都是雌的,而牠的尾針是由產卵管演化成防禦的武器。這種社會性的昆蟲的帶領者是女王蜂。女王蜂會以婚飛的方式在空中和雄蜂交配,直到儲精囊滿了才會停止交配,回到蜂巢中產卵。此受精卵就是工蜂。此時雄蜂會被驅逐在巢外,若是蜂巢中沒有雄蜂了,女王蜂就會產未受精的卵,卵孵化後就成為雄蜂。要成為女王蜂的幼蟲是一生都是食用蜂王乳,一般的工蜂只有前2~3天是吃蜂王乳,之後就食用花蜜,而花粉的來源是,工蜂的後腳及背上的胸毛除了幫植物授粉外,也會沾黏花粉帶回蜂巢,蜂農就藉此收集花粉。蜜蜂是素食性昆蟲。除了花蜜他也吃蚜蟲分泌的蜜露。
水生昆蟲的部分老師有提到龍蝨、紅娘華、水螳螂、大田鼈
龍蝨是鞘翅目長的像金龜子以肉食性為主,喜歡吃水中昆蟲、孑孓、小魚等。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
紅娘華屬於半翅目的水生昆蟲,身體的樣子扁扁的,個性很兇猛,可以用類似螳螂的前腳般的鐮刀捕捉魚和蝌蚪等水生動物,會以尾部末端的呼吸管伸出水面呼吸。
水螳螂屬於半翅目的水生昆蟲。外型類似螳螂,和紅娘華一樣可以以呼吸管伸出水面呼吸,以吸取魚和蝌蚪等水生動物的血維生。
大田鼈屬於半翅目的水生昆蟲,成蟲體長約56公分,牠的樣子和紅娘華相似,也是可以用類似螳螂的前腳般的鐮刀捕捉魚和蝌蚪等水生動物,刺吸式口器、個性也很兇猛,為肉食性昆蟲,吸取獵物的體液為食,將刺吸式口器刺入獵物吸血。有趨光性,當雌蟲產卵完後,雄蟲將會擔任守衛保護卵,當卵孵化後,會進入水中,開始生活。

今天老師講了好多的昆蟲,也教我們在野外觀察時的一些技巧,也告訴我們益蟲和害蟲,不能因為我們覺得牠對我們有好處,就覺得牠是益蟲。對我們有害就說牠是害蟲。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所有的生物都有他生存及存在的必要性。今天的課程讓我獲益良多。非常感謝施宏明老師。

台灣蝴蝶面面觀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蝴蝶面面觀,教導我們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老師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因為蝴蝶的美以及優雅的飛舞所以莫名其妙的喜歡蝴蝶進而認識牠、研究牠,對牠了若指掌。所以我很佩服老師的毅力以及堅持,進而實行自己的夢想。而他還是一位螢火蟲專家喔!
今天的課程是『蝴蝶』那麼就和『昆蟲』離不了關係。昆蟲的特徵就是有六隻腳、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而昆蟲的六隻腳都長在胸部,昆蟲的胸部也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前胸、中胸和後胸,剛好三節,每一節剛好長出一對腳,前胸長出前腳,中胸長出中腳,後胸長出後腳。但如果像蜘蛛、蜈蚣、馬陸等『多足怪』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昆蟲,是屬於蛛形綱、多足綱等節肢動物,有的馬陸甚至還有750隻腳呢!!而只要有翅膀的昆蟲,翅膀也都長在胸部。而蝴蝶是屬於動物界中的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之中的鱗翅目。
蝴蝶的一生要經歷過四個時期,分別是卵、幼蟲、蛹、成蟲。許多的昆蟲都這種形式,例如瓢蟲、金龜子等。這種形式稱為{完全變態}如果是卵、若蟲、成蟲這三個形式的是{不完全變態}例如蝗蟲、螳螂等。還有一種是{不變態}的昆蟲,例如衣魚就是,衣魚是一種非常老的原始昆蟲,主食是澱粉類。我們在整理舊書時,常在書裡面發現他。這種類型的昆蟲就是從小到大都長那副德性,只不過是大隻和小隻的差別而已。
首先,蝴蝶的生命起源都來自卵,卵的形狀有很多,有的像即將要發射的太空梭(水青粉蝶)、砲彈形狀(樺斑蝶)還有可口的布丁(香蕉弄蝶)以及飯後水果小玉西瓜(枯葉蝶、琉璃蛺蝶)、更有圓滾滾的球(紫蛇目蝶)等等。所以卵有好多各式各樣的樣貌,我覺得每顆卵都像是一件藝術品,值得我們細細觀賞。
幼蟲在剛孵化後,會物盡其用的把卵殼吃掉,甚至會吃掉尚未孵化的卵,如果那種蝶類是有毒的,經過老師的觀察及判斷,其{戰鬥指數}(顏色和毒素)可增強至一倍。幼蟲,大家小時候看到蝴蝶的幼蟲,應該就會對媽媽大叫:「毛毛蟲毛毛蟲!」其實,有毛的幼蟲,大部分都是蛾類,並且都是有毒的。幼蟲的頭部在最前方,其每一邊有6顆眼睛,總共12顆眼睛,但是每一顆眼睛只能看到一個點,不像我們人類兩顆眼睛就能看到一整個面,所以我們在牠前面晃來晃去的,他只看到我們身體的某一個部分,沒辦法成像。老師用黑鳳蝶的幼蟲舉例牠的胸部在前面三節的位置,雖然黑鳳蝶的幼蟲有看似眼睛的假眼,但那不是眼睛只是用來嚇唬敵人的偽裝術。而其真正的三對腳是在胸部的位置。後面的部分就是牠的腹部,而牠的腹部下面有一些看似腳而不是腳的部位稱為偽足。幼蟲的食物大致是吃葉子的,如無尾鳳蝶和大鳳蝶的食草是柑橘類的葉子,樺斑蝶的食草是馬利筋的葉子,珠光鳳蝶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但有些幼蟲是肉食主義者,例如:淡青雀斑小灰蝶的幼蟲會分泌出蜜露,螞蟻就會將幼蟲帶回巢中,之後淡青雀斑小灰蝶的幼蟲就會取食螞蟻的幼蟲,等到快要結蛹了,就趕快逃之夭夭了,以免螞蟻大軍報仇。
蝴蝶的幼蟲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化蛹了,蝴蝶在化蛹之前,會先有一個『前蛹期』,在前蛹期時,牠的身體是縮起來的,這個時期是蝴蝶一生中最脆弱的時候。過了幾天之後,『前蛹期』就變成一顆真正的蛹了,蝴蝶的蛹大致上分為『帶蛹』和『吊蛹』兩類。過了一、二周的時候,蛹就會羽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而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牠那美麗的翅膀吧!其實翅膀分為前翅和後翅,前翅的主要功能是抬升,而後翅的主要功能則是平衡。所以蝴蝶的後翅被咬掉,蝴蝶還是可以飛,只不過就飛得歪七扭八的。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如果用高倍率的顯微鏡來看的話,鱗片的形狀類似古時候的人拿的摺扇,鱗片的柄就勾在翅膀上,所以很容易剝落,這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就是讓蝴蝶的翅膀變成防水的,第二個就是被蜘蛛網粘到時,也可以幫助蝴蝶逃脫,讓蜘蛛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但如果鱗片全部都掉光光了的話,蝴蝶的翅膀就變成一張保鮮膜了!但這不是開玩笑哦!!中美洲有一種就叫做『透翅蝶』的蝴蝶,牠只有外輪廓有花紋,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同類看見。而有些蝴蝶正面看起來是藍色,而從側面看的時候你會發現,竟然變色了!!這種顏色我們稱為物理色,因為牠的鱗片上有溝紋,例如:摩爾福蝶以及台灣的特有種珠光鳳蝶等,而我們常見的蝴蝶如:樺斑蝶、無尾鳳蝶等,翅膀的鱗片顏色都是化學色。
而蝴蝶成蟲的食物大致是我們熟知的花蜜,但是除了花蜜牠還會吸食排泄物如尿液、汗水、河邊石頭上所殘留的礦物質及鹽分等。而牠也像詩仙李白愛喝酒,老師說了原住民借” 抓蝴蝶的奇特招數,讓我知道喝酒會傷害自己的生命安全。(廣告:喝酒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老師也有說,若要吸引各種昆蟲,可以把鳳梨皮及香蕉淋上酒,靜置數天就可以吸引大批的昆蟲、蝴蝶前來喝酒。
蝴蝶的天敵有蜘蛛、鳥類、青蛙、松鼠、螳螂、胡蜂..等,但我們人類是最大的敵人。蝴蝶為了生存會演化出幾招求生機制。1.藏匿:一些大型的粉蝶或弄蝶會停在葉背上,天敵不易發現。2.偽裝:例如枯葉蝶、石牆蝶會把自己的體色融入於大自然中。3恫嚇 : 例如蛇目蝶的後翅上有許多眼紋,讓天敵眼花撩亂。4. 擬態雌的紅紫蛺蝶會擬態成有毒的樺斑蝶,讓人退避三舍。5.自體防衛:如一些對脊椎動物食用後產生不適的青斑蝶、樺斑蝶等。我就有親眼見識到胡蜂如何打包樺斑蝶的幼蟲成一顆肉球,帶回去給胡蜂的小寶寶吃。我家陽台有種馬利筋,去年九月份,樺斑蝶媽媽來產卵,所以就有幼蟲在我們家的馬利筋悠哉的吃。突然一隻胡蜂在附近盤旋,看準了一隻幼蟲,胡蜂就用大顎及腳把幼蟲的外皮脫離並捲成一顆方便攜帶的肉球帶走。現場只留下一攤綠色的內臟。場面怵目驚心。
蝴蝶??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在台灣,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區分,例如最簡單的就是大部分的蝴蝶都是在白天出現,晚上休息;而蛾正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沒,剛好相反。休息的姿勢也不一樣,大部分蝴蝶在休息時,翅膀是合攏的;而大部分的蛾在休息時,翅膀是展開的。觸角也有所不同,蝴蝶的觸角是棍棒狀或桿狀(溝狀),而蛾的觸角則是羽毛狀或其他的形式等,其實,蝴蝶只是一種很漂亮、很特別而且高度特化的蛾而已。
每一個物種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值得我們去探索、發想。身為蝴蝶王國的我們,更要珍惜我們看到的事物。進而了解它、珍惜它。

植物園五色鳥

植物園五色鳥--築巢記



仔細一看,還有腳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