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20150411野鳥

      這次野鳥的觀察是由王嘉雄老師為我們上課,台灣有627種鳥類,密度上來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高的,並且高達24種的特有種,這種驚人的數據,把台灣說成寶島真是不為過。
    要調查鳥類,要先看調查的鳥類是候鳥還是留鳥,如果是留鳥就可以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及固定半徑調查法,穿越線調查法是針對比較大面積的地方,並且要固定的時間還有速度,有分為簡易型、隨意型還有棲地形,我們以隨意型比較常用,而固定半徑調查法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所有目擊到的還有聽到的鳥類通通都要記錄,但是在天空中盤旋的鳥類若是一直盤旋就不算若是要觀察候鳥就以繫放為主,繫放有分足旗還有發報器,足旗是比較常用的方式,用顏色來區分國家,用編號來區別的地點和時間,最後一種就是自動照相,這種方式可以解決人力的問題,也可以觀察較隱密的動物。
老師之前有去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進行鳥類的觀察,老師說東沙島的特色是種類非常的多但數量卻很少,裡頭大部份都是過境鳥,佔了百分之七十六,他們生存的地方大部分是在東沙島的潟湖,佔了百分之十七,東沙島鳥類最多的時候是35月還有911月,可以在那邊觀察大量的家燕過境,老師在那邊都是架鳥網來捕捉看看有什麼鳥類,但這種方式找地點的技術要很高,所以不一定每次都抓的到鳥,他們必須整夜不能睡覺,因為大部分的鳥類都是在晚上遷移,目的就是避開天敵,那些鳥類也不能在鳥網上面太久,否則會失溫而死掉,他們一網到鳥就會先幫她量身高體重,還要看年齡做紀錄之後才會幫他繫放。
候鳥的遷徙
        台灣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候鳥,百分之二十六的留鳥,候鳥有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夏候鳥的高峰是在45月,冬候鳥的高峰是在910月,著名的夏候鳥有八色鳥,而冬候鳥有灰面鵟鷹以及黑面琵鷺,灰面鵟鷹因為他們遷徙的時間是在10月多,所以又有國慶鳥的名稱,全世界有百分之六十的黑面琵鷺都來我們台灣度冬,是台灣國寶級的鳥類,他們以看到候鳥時會先看看有沒有足旗判斷是哪個國家飛過來的,也會以頭骨的鈣化程度來判斷年齡,鳥類的遷徙是世界最快的,像最快的是隼,一0小時可以飛250公里,他們不只飛得快,飛的距離也非常的長,例如翻石鷸平均距離每天可以飛925公里,有一次長刺歌雀從加拿大到阿根廷,共飛了八千公里,其中最厲害的是北極燕鷗,因為他們要南北極兩邊往返,所以他們一次的遷移距離,高達4萬公里,真的非常的厲害,鳥類飛行時的定向方式,有分為視覺和非視覺,視覺的有透過星辰、太陽以及地標,非視覺得有天生的遺傳以及地球的磁場。


鳥類是一種非常常見到的動物,我們應該盡心竭力的保護他,才能維持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共創一個美麗寶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