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


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蛙類的生態觀察,講師是陳王時老師。我非常喜歡蛙類,由其是綠色型的樹蛙,模樣非常淘喜。所以在上這堂課的前一個晚上,我高興的睡不著覺。
    台灣共有33種的蛙類,在蝌蚪的時期是利用鰓來進行呼吸,長大變成青蛙後是運用肺呼吸。青蛙的眼睛前面,還有兩個朝天鼻,真酷。由於蛙類肺部構造很簡單,所以除了肺之外,還需要靠皮膚及口腔內膜來幫助呼吸。蛙類的水分主要從食物獲得或經由皮膚吸收。因此,平時蛙類坐在潮濕的草叢中,就能吸收水分。
    青蛙是個大近視,所以他只吃會動的東西,蛙類的眼睛還有上眼瞼及下眼瞼,還有從下往上翻蓋的瞬膜。因為青蛙是由上往下跳入水中,所以瞬膜要由下往上蓋,如果由上往下蓋,水就會跑進眼睛裡,而瞬膜具有保護的功能,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睡覺時蓋起來,讓眼睛不會乾。游泳時,瞬膜蓋起來,讓他們在水中也看得見,是真正的蛙鏡。
    青蛙的聽力很不錯,但是只有薄薄的鼓膜,不像人類一樣有兩個凸出的外耳殼。陳老師在講青蛙耳朵構造時,讓我們想像當青蛙有兩個大耳朵時,那麼還能看嗎?—哈哈!!還有另一個原因,在水中如果有個大耳朵,阻力就會增加許多。
    青蛙總共分為六科:叉舌蛙科、赤蛙科、樹蟾科、蟾蜍科、樹蛙科及狹口蛙科。
(1)叉舌蛙科
    
叉舌蛙科分別有澤蛙、海蛙、虎皮蛙及福建大頭蛙。在我們家樓下,每到310月的繁殖季,就會有澤蛙在排水溝裡發出「嘓、嘓、嘓」的聲音,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有大自然的催眠曲催促著我們睡覺,真棒。海蛙是台灣33種蛙類中,最能適應鹽份環境的一種蛙類,所以在河口潮間帶這種高鹽分環境都可以看的到牠們,目前只出現在屏東縣佳冬、東港一帶,為外來種。
(2)赤蛙科
    赤蛙科分別有斯文豪氏赤蛙、牛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豎琴蛙、長腳赤蛙、金線蛙、腹班蛙、梭德氏赤蛙及台北赤蛙。其中,牛蛙是台灣蛙類中,體型最大者,最長可以到20公分,所以在台灣,牛蛙可以算是青蛙界中的「暴龍」,牛蛙是在民國40年為了食用而引進的,可是總是會有幾隻逃脫出來,所以就在野外開始建立龐大的族群,由於在青蛙的眼中,「比自己大的是敵人;比自己小的是食物;跟自己差不多大的是配偶」,所以台灣的本土種蛙類對牠來講連塞牙縫都不夠,台灣本土種的蛙類可能要非常小心了。老師今天有帶牠的牛蛙小綠,牠的體型非常大隻,差不多也有18公分,因為沒有毒,所以老師利用小綠來解釋蛙類的身體構造,犧牲奉獻的小綠被老師抓住後腿至少20分鐘,真的非常謝謝小綠。
    之前在植物園的植物分類園區中的水池,看到了好幾隻金線蛙在荷葉上休息,所以每當夏季到植物園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衝去拍金線蛙,她背上金黃色的帶子令人淘喜,好可愛。
    有一天,我們在學校唱國歌的時候,我隱約聽到貢德氏赤蛙的叫聲,牠好像在跟我們一起唱國歌一樣。在以前有空的時候,我們常去貓空賞花及散步,結果有一次經過一個小水池,聽到「給、給、給」的聲音,我下車去看,原來是有腹斑蛙唱歌。我覺得腹斑蛙好大方,動不動就「給、給、給」,真好。
(3)樹蟾科
    台灣只有中國樹蟾一種,中國樹蟾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綠色蒙面俠,因為它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線,超可愛的。樹蟾科是介於樹蛙科和蟾蜍科之間的種類,因為樹蟾擁有蟾蜍的骨骼,卻沒有耳後腺,也擁有樹蛙會爬樹的特性,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演化成這個樣子,原本是蟾蜍,卻為了適應樹上的生活,所以演化出樹蛙的吸盤,令我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奧秘。
    去年9月初在貓空的步道旁,很幸運的就看到了一隻附著在樹葉上的中國樹蟾,大小約3公分,乍看之下以為是台北樹蛙,看到了黑色的過眼線才知道是樹蟾。幸好牠想睡了且黏在葉面上,可以讓我幫牠好好的照張相。
(4)蟾蜍科
    蟾蜍科在台灣只有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兩種蟾蜍最大的不同就是黑眶蟾蜍的指甲、嘴巴邊緣以及眼睛上方,都有黑色的條紋,所以我們說黑眶蟾蜍是塗黑色口紅及黑色指甲油的小姐,蟾蜍的耳後腺及背上的疣粒每當受到威脅時,會分泌毒液來驅趕天敵。
(5)樹蛙科
    樹蛙科共有11種,分為6種褐色型及5種綠色型,分別是:
[1].褐色型:1.日本樹蛙2.褐樹蛙3.艾氏樹蛙4.面天樹蛙5.白頷樹蛙6.斑腿樹蛙
[2].綠色型: 1.諸羅樹蛙2.橙腹樹蛙3.莫氏樹蛙4.翡翠樹蛙5.台北樹蛙
    老師今天有講到可怕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斑腿樹蛙是在2006年於台中發現的,目前在台灣西部沿海等地以及台北市區,都有龐大的族群,斑腿樹蛙與台灣原生種的布氏樹蛙(白頷樹蛙)長得很像,由於這種外來樹蛙的族群擴大速度,比過去已知的入侵蛙種迅速,所以一旦入侵台灣,可能造成原生種樹蛙生態浩劫。我之前有看過一個部落格,看到他們為了防治斑腿樹蛙所佈置的陷阱裡面,有幾隻小雨蛙的蝌蚪,不到幾天,小雨蛙的蝌蚪被斑腿樹蛙的蝌蚪圍攻,並且將小雨蛙的蝌蚪吃的一乾二淨,真是可怕。目前台北八里挖仔尾有斑腿樹蛙移除的活動,我希望可以參加,為台灣的生態盡一份心力。
    我的自然名是台北樹蛙,因為牠全綠色的身體加上金黃色的虹膜以及腹部,令人對牠印象深刻,我第一次看到台北樹蛙的時候是在富陽公園,那時候是冬天,剛好是牠的繁殖季,我們走著走著,旁邊有一顆姑婆芋,台北樹蛙就趴在上面睡覺,超級可愛的。之後每次去富陽公園,我就開始尋找台北樹蛙的蹤影,因為我太喜歡牠了,所以我的自然名就取為台北樹蛙。
(6)狹口蛙科
    狹口蛙科的成員有巴氏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小雨蛙、花狹口蛙以及史丹吉氏小雨蛙。在去金面山校外教學的時候,有一隻小雨蛙被我們吵醒而發現到牠,牠的體長不到三公分,好可愛,而且牠還是名副其實的大聲公。老師今天還有帶兩隻花狹口蛙來,我把其中一隻放在我手上的時候,我發現牠黏黏的,而且不太會跳,因為它一直在我手上的原因,所以我的手也跟牠一樣黏黏的。
    老師說花狹口蛙是狹口蛙科中的爬樹高手,因為它的指甲末端澎大成吸盤狀,所以和樹蛙一樣,都可以藉由爬樹來躲避天敵,而且花狹口蛙也像蟾蜍一樣分泌白色毒液,所以幾乎沒有天敵,導致族群量逐漸擴大,目前台灣南部都有牠的蹤跡,可是對台灣原生種蛙類有沒有影響,目前還在調查中,只希望台灣不要像澳大利亞被海蟾蜍占領一樣,為了人類的需求引進外來種而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希望全民一起來,將外來種對台灣的影響降到最低!
    今天聽完陳老師逗趣的講課後,我發現青蛙是個很厲害的族群,從水裡的游泳到陸地的跳躍,都是動物中的佼佼者,但是近年來台灣本土種青蛙的棲地逐漸被破壞,外來種青蛙也一直靠驚人的繁殖力以及大小來欺負台灣本土種的青蛙,所以我們應該大家一起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兩棲動物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